导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

前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将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将达55.9%。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同时,互联网行业整体向价值化发展,“互联网+消费”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主题。网民人均互联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在网购、020、网络娱乐等领域人均消费均有增长,网络消费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力逐步显现,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电子货币等网络消费方式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伴随而来的是诈骗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网络消费纠纷、消费安全隐患等社会问题随之逐渐凸显,消费者的网络消费安全意识还没有得到相应地提升,围绕消费而出现的网络欺诈日益猖獗。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手段,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欺骗广大消费者,给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财产和精神损失。

基于此,安全联盟、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联合全国40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于2015年10月共同开展了“打击网络欺诈,确保消费安全”活动,设立联合举报专区,受理网友举报,审核并拦截恶意网址,全力打击网络消费欺诈。一年多以来,网民踊跃参与,积极地将遇到的各种消费欺诈行为举报给安全联盟,为纯净安全的消费环境贡献了各自的力量。

时值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安全联盟就联合举报专区受理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输出成果性报告,以期让广大网民了解现金网络消费欺诈形势,知晓网络消费欺诈的手段,在今后的消费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网络消费欺诈总体形势

从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底,“打击网络欺诈,确保消费安全”联合举报专区共接收网民举报159267条,经由人工审核和提取,其中44595条恶意网址被收录至安全联盟恶意数据库,通过同步到腾讯、搜狗、金山等互联网终端进行拦截预警,以每天数百万次的风险提醒,为广大消费者避免了难以估量的巨额经济损失。

1490088191799993.png

二、网络消费欺诈类型分布

安全联盟对159267条举报数据的欺诈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可以看出,网购欺诈是数量最多的类型,达到了总量的35.23%,大部分的网络消费欺诈集中在购物场景中。而随着移动支付、理财投资、O2O生活服务、网络娱乐、网络兼职的迅速渗透,涉及交易的场景大大地丰富了,互联网金融诈骗、中奖欺诈、积分兑换、虚假兼职、网络充值、虚假红包等欺诈类型的举报占比越来越多。同时,消费者在选择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方面涉及的场景同样呈现多元化,信息获取与泄露、APP欺诈也在逐渐增多。

1490088205668298.png

下面,安全联盟就比较典型和新兴的欺诈类型做具体分析。

网购欺诈

网购欺诈是安全联盟接收举报最多的类型,网购过程涉及的环节、对象、渠道、工具很多,跨境电商、拼购团购等新潮模式受追捧,为诈骗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脚本。安全联盟将网购欺诈进一步细分,可以看到诈骗不仅发生在以电商平台为主的线上交易模式中,也泛滥在以社交平台为主的O2O交易模式中。同时,依托网购而生的虚假信用也严重吞噬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490088224581785.png

1. 线上交易

以电商平台为主的线上交易中涉及的诈骗多集中在退款退票、虚假优惠、钓鱼网站、假冒伪劣商品等类型上。

退款退票——当下比较热门的一种骗局,因其迷惑性高导致上当者很多。不法分子事先盗取或购买消费者的网购订单信息,伪装成网店客服,以交易异常为由,发来链接提供“退款”。链接暗藏玄机,消费者在前台输入银行账户信息等待退款,后台便截获数据进行转账操作。除此之外,机票、车票退改签以及演出、活动门票退票也是如出一辙。这类骗局通常发生在网购发生后或航班起飞前的黄金24小时,黑客、内鬼拿到一手数据后,通过QQ群、论坛等卖给使用者,中间人注水加工后,再倒卖给下游的诈骗者,一条“黑产业链”已形成。安全联盟提醒,所谓 " 卡单 "、" 掉单 "、" 交易异常 "、" 解冻订单 "、" 异常订单处理 " 等词汇全都是诈骗专用术语,收到退款消息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并且不要相信任何跳出网购平台的退款、退票、改签操作。

虚假优惠——许多消费者对促销信息缺乏抵抗力,看见打折、送礼就丧失理智,深谙此心理的不法分子利用优惠钓鱼链接屡屡得手。虚假优惠常常以带链接的短信的方式出现,“双11现金礼包,最高999元”、“天猫全场通用优惠券,上不封顶”,卖家、商场爱在大促前夕进行短信轰炸,其中就混杂着骗子发送的短信,若不慎点击链接,轻则泄露个人信息,重则手机中病毒,资金被盗刷。在微信、QQ等移动端,虚假优惠又以抢红包、砍价、0元秒杀、抽奖转盘等吸睛方式诱骗消费者点击恶意链接,或是骗粉。在PC端,兴趣论坛、同城社区和网页弹窗也常见虚假优惠,这些信息可能将消费者带入病毒网页或山寨电商网站。安全联盟提醒,来路不明的优惠促销信息不要随机点击,购物优惠券或红包请通过电商官方渠道去领取。

钓鱼网站——不法分子仿照大型正规电商平台搭建假冒网站,页面高度一致,甚至交易过程也悉数照搬,消费者访问下单后很容易被盗取隐私信息、货款被私吞。安全联盟提醒消费者一定要看清楚网站的域名,差一个字母也是差之天远。同时,涉及到银行交易的界面时,要仔细的看一下网址前缀HTTP后面是否有字母“S”,这是保障加密的关键点。

假货伪劣商品——假货、山寨品是自电商兴起就存在的顽疾,平台打压之下也无法根除,化妆品等快消商品更是假货的重灾区。安全联盟建议,消费者网购时应当货比三家,不要一味相信低价和评论,尽量选择靠谱的官方卖家购物,注意查看商家是否有品牌授权,同时保留商品截图和交易记录方便维权时提供证据。3·15前后,关于打假的呼声愈发高涨,人大代表也在两会提案讨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3月7日在微博发文称,要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制假售假案值5万元以下没有刑事责任,5万元以上的顶多判7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却无人真打。若能改变入刑标准,治理假货的结果肯定会大有改观:社会会形成共识,司法机关有法可依,政府部门杜绝权力寻租;更重要的是这代表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创新的决心和真正的行动,代表了社会的重大进步。

2. O2O交易

社交网络和共享经济愈加发达,网购的模式已不局限于电商平台,微商、微博团购、海外代购、同城交易、二手交易等基于社交平台的O2O交易模式也越来越火爆。但由于经营门槛过低、缺乏平台监管,商品质量和卖家素质都良莠不齐。主要涉及虚假宣传、骗货款/运费、传销、假冒伪劣商品、免费领奖等类型。

1490088243533652.png

许多不法微商徒有精美的宣传照片,实物和真品相差巨大;更有许多“三无”商品充斥其中,质量严重不过关;不法海外代购在消费者付款后以货物被海关扣下,需缴纳关税为由骗取货款和税费;部分不法微商在朋友圈疯转分享集赞活动,要求消费者转发活动信息,就可以获得价值不菲的大奖,快递送来邮费到付的奖品,却是充数不值钱的烂货,对方以此达到吸粉和骗运费的目的。个人卖家通过辐射自己的社交圈做生意,被坑的多是好友、同学等熟人,由于没有三方平台做担保,售后也是一大难题,许多消费者发现被骗后找商家理论,却被拉黑,报案又举证艰难,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依法求偿权受到极大损害。 

而另一类商家,专门以发展代理为目的,无下限进行刷屏洗脑,通过拉人头、分层级提成的方式进行传销活动,严重荼毒社交平台。2016年中旬,微信平台发布公告称全面整顿二级以上的多级分销,将建立良好的微信生态圈。

同城交易、二手交易涉及的欺诈则是利用各种同城论坛、圈子发布新潮短缺的二手商品信息,诱导潮人们购买,并且以包邮等为借口取消网络交易订单,让买家选择“即时到账”支付。买家购买心切,没有关注到付款方式或者过分信任卖家,直接给卖家支付宝账号转账,直到商品迟迟未到货才会发现被骗。

3. 虚假信用

由于网购的远程性,商品和信息的销量、评价、描述、推荐等信用体系是主导消费者选择及购买的重要依据,因此,一条虚假信用的灰色产业链就此诞生。其中最泛滥的当属刷单炒信,店家付款请人假扮顾客,用以假乱真的购物方式提高网店的排名和销量获取销量及好评吸引真实顾客购买。2016年10月底,阿里巴巴、腾讯、京东、58同城、滴滴出行、百度糯米、奇虎360、顺丰速运8家企业共同签订了《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将严厉打击刷单行为,并共享“炒信”黑名单。2017年2月,电商起诉刷单平台第一案——阿里巴巴诉“傻推网”索赔216万案件开庭审理,打击黑产刚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在刷单、炒信背后,是黑物流、非法软件、贩卖个人信息等众多互联网黑灰产业,其危害的是整个互联网和社会诚信。此外,商品好评返现、站外刷评论、恶意导流等行为也和刷单一样,干扰着消费者的知情权。

同时,置身虚假信用产业链中的刷手和商家,也面临着被欺诈的困局。不少大学生、家庭主妇被网络中的高薪刷单兼职所吸引,进而被骗取保证金,或是在刷单垫付商品本金后遭到拉黑;商家为了冲销量而走上刷单之路,却在代付货款后被别有用心的“刷手”申请退款并投诉虚假发货,更有“刷手”手握刷单证据勒索卖家。

互联网金融诈骗

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如火如荼,不法分子的魔爪也顺势蔓延,投资、贷款、支付、众筹等细分领域都充斥着诈骗。一方面,打破传统金融运作模式的高收益与便捷性吸引着消费者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许多新兴模式的诞生置法律监管于空白地带,行业乱象与投机倒把的行为丛生。2016年,《网贷监管条例》、《移动支付条例》等一系列相关规定陆续出台,整个行业正加速洗牌,标准与规范也逐渐上路。

1490088270343826.png

1. 金融传销

其中,举报数量最多、上当人数最多、涉案资金最大的当属金融传销。常常有冒充国内外著名的投资集团、虚构解冻民族资产的皇室后人、宣称创造了资本运作新方式的互助社区,以年20%-100%的高收益诱骗投资人加入某项目、某计划,或是购买某虚拟货币、虚拟金融产品,对投资人进行洗脑,用分层级计酬的方式促使受害者利用线下或线上途径对其骗局进行传播扩散,帮助发展下线。当传统的传销被包装上互联网和金融投资的高大上外衣,很多消费者就被蒙在鼓里了。

2. 网络借贷

P2P借贷平台也备受消费者诟病,因为其缺乏第三方机构监管和资金托管,无法提现、平台失联、卷款跑路的现象频发,导致出借人本金尽失。而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校园贷,到2016年规模已突破800亿元。由于其低门槛以及大学生这个特殊客户群体,催生了许多欺诈乱象:贷前环节虚假宣传,实则高息放贷,多数分期付款平台年化利率超过20%,超出合理承债范围;设置贷款陷阱,甚至以“裸条”作为担保方式,在贷后环节又暴力催收,突破法律道德底线;内控缺失,对借款人的信息疏于管理,造成个人隐私泄露甚至被贩卖,导致伪冒欺诈事件。

3. 消费金融

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改变了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共享单车、网约车等O2O服务深入人心,消费金融领域的骗局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支付工具的不熟悉,忽悠其发送自己的付款码、让其扫描PC端授权登陆的二维码、诱骗其开通蚂蚁借呗等贷款服务方式盗刷、骗取消费者的资金。除此之外,共享单车被贴上收款二维码、山寨违停贴条印上支付宝转账二维码、餐馆收银台收款码被更换……这些流行的诈骗场景常常让社会经验不丰富的小白或接触互联网不深的中老年群众深陷其中,被骗了都浑然不知。

4. 众筹欺诈

团购+预购形式的众筹获得了许多科技产品爱好者的青睐,但是货不对板、商家跑路现象众多,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商家往往暗自修改协议,保留对商品的一切生产修改权,并禁止用户退款,让消费者深感这就是一场预谋而来的骗局,众筹平台也存在门槛过低、把关不严、规则不全等监管漏洞。

近几年,众筹已不局限于商品预购,医疗众筹界不时曝出病患亲属夸大病情的诈捐案件,也有病患亲属被虚假工作人员骗取众筹保证金、认证费等。汽车、房产等物权众筹涉及到向公众集资,部分平台不能做到资金流向监控或者实现第三方存管,涉嫌非法集资,已被各级监管部门陆续叫停。

网络充值

不法分子混迹在网游论坛、QQ群、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100元买100万游戏币”、“装备三折手慢无”、“移动大促,北京地区1元充50元话费”等极具诱惑力的活动信息。玩家、消费者经不住诱惑信以为真,误入不法分子预设的钓鱼网站,通常是冒充游戏官网、运营商网上营业厅等,按照流程充值消费后,不法分子还会以“开通会员”、“订单解冻”等理由让消费者落入连环圈套。也有不法分子自称是代理商可以提供充值优惠,自称是内部员工可以提供内部账号,忽悠消费者转账。

这类购入虚拟物品的诈骗如今还惹上了直播平台。在打赏疯狂的直播间,潜藏在粉丝群中的骗子会趁机私下向一些狂热的粉丝低价贩卖金币,或者是向主播出售打折“礼物”,骗到了钱就拉黑对方逃出直播间。还有骗子冒充平台管理员,以升级直播间为由诱骗主播在钓鱼网址上输入银行卡信息。

信息获取与泄露

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发展,各种言论可以通过社交平台轻松传播,公民获取、接收信息的方式变多了。“网络谣言”充斥周遭:明星的虚假八卦;国家政策的虚假发布和评论;商品的虚假广告;对某一事件的虚假宣传,特别是涉及“虚假慈善”、“违法执法”等;封建迷信宣传;医学养生谣传等等,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社会秩序。更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一些无法预知、无法挽回的后果,比如2016年备受关注的在线医疗,搜索引擎、分类信息网站中虚假的医疗信息将导致消费者盲从选择和错误判断。

同时,网络信息的泛滥、监管不严和黑产势力的壮大置公民信息于透明,网络舆论可以让公民被任意人肉,黑客和信息交易黑市也可以非法获取、贩卖、利用公民的个人隐私,无序的广告骚扰、推销和精准诈骗让所有人如履薄冰。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拟建议制定《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很多,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性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这给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诈骗留下了空间。

虚假红包

红包大战愈演愈烈,以红包做诱饵行骗也成为一种热门的类型。不法分子利用朋友圈、微信群、QQ群散播免费领红包的消息,吸引捡便宜的消费者上钩。之后,或是引流至某广告宣传中,或是引导关注账号进行吸粉,或是诱骗填写姓名、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等隐私信息;或是隐性设置高昂的使用门槛,让消费者付出额外的金钱。

APP欺诈

APP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但后台偷跑流量、隐性扣费、读取用户权限等欺诈行为广泛存在于流氓软件或躲避了平台监管的APP上。安全联盟建议消费者在正规的应用商店下载软件,不要随意扫码、点击链接进行下载,安装要仔细阅读用户协议,使用时要按需同意读取权限。而一些手机,买来之时就有许多预装软件,还无法删除,手机容量大幅缩水、同类软件堆砌等现象损害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2016年年底,工信部下发《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预装的第三方应用需可卸载,并禁止私自收集用户信息。

1490088294196250.png

三、欺诈信息时间分布分析

就一年月度举报数据分布来看,数量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上半年举报数量稳中有升,而下半年暑假、国庆黄金周、传统购物季、网络购物季、春运等时期紧密相连,消费指数上升,举报数量也连连攀升,11月-12月的举报量达到一年之中的最高点。

1490088308872188.png

不仅如此,诈骗类型也和每月的消费热点呈现明显的同步态势。7-8月暑假期间,虚假兼职、退改签、旅游消费一类的欺诈占据大头;新机发布、双十一、双十二等促销期间,网购诈骗明显增多;跨年之际,虚假红包、积分兑换等类型举报量上涨。而中奖欺诈类,则是随着热门综艺节目、网络节目的收视率一起起伏。

并且,网络消费欺诈在每周时间分布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周五的举报量最高,周六、周日的举报量最低,而且工作日期间的举报量整体高于周末时段,这与消费者的网络消费习惯不谋而合。

1490088318540588.png

四、欺诈信息渠道分布分析

我们对举报渠道进行划分,网址是最多的一类,占据了总量的51.23%。紧随其后的是电话/网址,QQ/微信。通过提取举报内容发现,电话、短信、QQ、微信等都是不法分子的传播交流工具,骗局的终极目的都是诱导消费者点击恶意网址,恶意网址的呈现方式不仅仅是明文链接,也可能是二维码、图文页、某系统等。

1490088331762651.png

在所有欺诈信息中,34.59%通过PC端传播,46.68%通过移动端传播,18.73%通过线下方式传播,如小卡片、DM单、易拉宝等。移动端的传播数量增长迅速,不法分子完全切中了消费者的用网习惯。

1490088338938798.png

五、经典案例警示

面对面交易货款却落入神秘人口袋

2017年元月,深圳的徐先生打算网购一台iPhone7,他在闲鱼APP上联系上一个卖家,简单的讨价还价后,卖家爽快地和徐先生敲定了价格,并同意第二天在徐先生家楼下进行交易。第二天中午,卖家发信息给徐先生,说已到他家楼下了。徐先生下楼就看见一男一女,女子手上拿着未拆封的手机,询问得知就是咸鱼卖家后,徐先生对手机进行了检查,但在准备拆封的时候,男子拦住他说,要拆封得先确认收货才行。

徐先生觉得反正手机已经在手中了,卖方也在这里,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随即就拿起手机对订单进行了确认收货的操作。可是过了好几分钟,男子一直表示没收到钱。徐先生随后把交易订单拿给该卖家看,但男子却说,这个闲鱼不是他的账号。徐先生随后把之前和他联系的短信向卖家确认,男子表示不认识这个号码。不过徐先生随后拨通这个号码后,该男子的手机却响了。男子连忙解释,他的号码真的不是这个,随后又说了一个号码让徐先生拨打,让人没想到的是,男子的手机同样响了,而男子的手机并没有双卡功能。买家和卖家懵成了一团。

1.png2.png

(徐先生的聊天和订单信息)

案例解析:

这起案件买卖双方都是受害者,他们中间还藏了一个骗子。首先,骗子在交易平台上发布了一个出售链接,在这个链接上和徐先生确认了购买信息。随后,骗子立马在平台联系另一个卖家,并把和徐先生约定的交易地点、时间告诉卖方。当卖方在约定时间到达交易地点后,骗子就把自己的手机号进行呼叫转移到卖家的手机,再通知徐先生下楼进行交易,这样即便徐先生拨打短信上的号码,也能联络到卖家。当徐先生确认手机没问题付款后,钱就到了骗子的手中,而不是真正的卖家手中。

消费警示:

1、线上交易请尽量在平台内进行,缺少了平台的约束,交易过程缺少跟进和证据,也不能有效牵制对方;

2、二手、同城交易中最容易出现线上转线下的情况,这时付款前一定要和卖家当面确认好账号信息,以免被人偷梁换柱。

取消VIP会员竟然损失上万元

2016年双12期间,广西的周小姐在一个购物APP上购买了面霜。收到货的第二天,一个自称APP工作人员的来电说,他们不小心把周小姐的资料加入VIP客户计划里了,这个计划每月要扣300块,扣一年。不过他们已经联系银行帮忙取消,稍后会有银行工作人员联系她。随后该员工跟周小姐核对了订单名字、地址、付款方式等,周小姐如实告知自己是通过支付宝,工商银行卡付的款。几分钟后,95588来电,客服说取消业务后,会通过支付宝连接银联中心,开启一个通道将电子回执单回传。接着对方表示需要先建个档,通过支付宝的转账功能接收周小姐的信息。操作方式是打开支付宝转账页面,在姓名处填写自己的名字,卡号那栏填写身份证号,并在最前面加上1,因为是1号窗口办理业务,金额填写1元,银行选择工商银行。30秒左右钱会自动退回。自然地,转账失败了。周小姐质疑输入的不是卡号,怎么转的出去?然而对方坚称已经开启了通道,失败是由于这会儿工行办理业务的人太多,系统没有空余。随后对方表示华夏银行系统有空余,麻烦周小姐修改银行再转一次。神奇的是这次钱真的转出去了,半分钟后也退了回来。

接着对方表示,为了防止在取消业务时扣掉那300元,需要把卡里的钱先转到支付宝余额里进行安全锁定,就跟刚才的1块钱一样,只锁定30秒。同时请根据蚂蚁借呗的额度将钱借出一并转到余额里。因为自动扣款可能会扣借呗里的钱。周小姐回想起平时所用的自动扣款服务,通常是先扣除默认使用的那种付款方式里的钱,比如钱包余额,如果余额不足再通过其他付款方式扣除,比如银行卡。因此对方说会扣除借呗她便没有怀疑什么。于是,她将6000元额度的借呗和工行卡内939.79元的存款一起放进了支付宝余额中。

然后,就开始取消业务了。对方让周小姐记下[田俊]这个名字,说这是银联中心主任,会负责授权并监管本次操作,再让他记下取消业务单号,是一串15位的数字。紧接着就让周小姐重复刚才的转账操作,在名字处输入田俊,在卡号处输入业务单号,在金额处输入您的所有余额。这怎么看都是转账的样子,周小姐也警觉地表示不相信。对方却发来了一个银联内网地址,说可以查看APP的VIP合同。周小姐进入内网之后,输入手机号码和取消业务单号,确实看到了合同,所有购物信息一字不差,于是她相信了对方。

回到转账页面,对方表示现在招商银行的系统是空着的,银行处选择招商银行,并且在取消业务单号前面加上一个6,因为是在6号窗口办理。当时她稍微疑惑了一下,但想到银行卡号是19位,便没有太过纠结。操作之后,对方让她去之前的银联内网确认合同的状态,然而状态显示是“错误代码5013”。这时对方惊呼,是不是还有其他金额没有申报?周小姐被质问得大脑空白,对方趁机引导她开通了好期贷,接着按照刚才的步骤,把5000元的额度也转了过去。对方还一再强调30秒后钱就会自动退回,并且会帮忙取消蚂蚁借呗和好期贷的利息。至此,周小姐一共转给对方11939.79元,而对方突然话音一变,“谢谢你给我一万二过圣诞,么么哒。”电话就挂断了。

 

3.png4.png

(骗子展示的银行内网与VIP合同)

案例解析:

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网购诈骗案,骗子首先购买或盗取了周小姐的购物信息,冒充APP工作人员打电话忽悠其取消VIP计划。随后通过转账1元并退回的方式让周小姐放松戒备,骗子抓住了华夏银行可以输入错误卡号,之后支付宝会自动退回金额这个漏洞,让周小姐相信这真的是开启通道。紧接着,骗子依法炮制转账操作,面对周小姐的质疑,抛出事先准备的钓鱼网站和VIP合同,正是信息泄露让周小姐不再怀疑骗子的把戏。所谓的15位业务单号加1位窗口号正好组成了16位信用卡号,周小姐因为不熟悉银行业务和网络信贷产品,而最终被遥控转账上万元。

消费警示:

1、网购中遇到不确定的事,要先和购物平台、银行、卖家核实再操作,而不是一味听信一面之辞;

2、不要点击陌生链接,许多钓鱼网站高仿得很像,请一定要辨别域名是否一字不差,不要听信内网的说辞。

买100返100零消费平台的谎言

2016年8月,小王在一QQ群看见一条消息,称“买100元返100元”,“消费=免费=存钱”。因为好奇,小王访问了这个商城,原来,只要在该平台进行购物,平台会在购物的第二天起,以每天万分之五的比例将购物金额返还给消费者,直到完全返还完。抱着反正也不会吃亏的心理,小王注册了免费会员。没过几天,平台就每天打电话怂恿小王加入高级会员。据介绍,若以99.9元、999元注册为金钻会员、铂钻会员后,就可以得到推荐权——每拉一个新人注册,就可以拿到其消费额1%的提成,如果新人又发展了下线,还可以得到消费额0.5%的提成。受利益驱动,小王注册了铂金会员,逢人就推荐他们去平台注册会员。

一个月后,小王渐渐发现消费额的返还越来越少,一问才知道,每天返还的额度是在总金额的基础上减去已返还的金额,再乘以万分之五,也就是说每天返还的金额会越来越少,返还的期限会变长。一尺之木,日取一半,取之不尽。这时,小王觉得平台的操作模式有点可疑,便想着抽身而出,但是平台却以签署的协议拒绝退还会员费,小王想提现减少点损失,但账户中的返现都是积分模式,提现必须是100的整数倍,提现一次还需要缴纳10%的手续费。

1490088623203385.png

(商城返利模式) 

案例解析:

会员每产生一笔消费,平台都要贴钱返利,返现靠的是后加入的消费者的会员费,平台自身没有稳定的收益是不可能做到持续返利的。这种模式就是庞氏骗局,随着平台业绩的增长,返现金额会越来越多,平台将难以持续承受滚雪球般几何倍数增长的“返利”;而如果业绩下滑,平台收入减少,更容易出现资金断裂。同时,平台让会员缴纳会费,用分层级计酬的方式让会员发展下线,其实质就是传销,以保证平台更长久地运作。

消费警示:

1、传销三大定律:入门费、拉人头、分级提成,不管表面如何包装,只要满足这些条件,就是传销无疑;

2、不要贪图小便宜,骗子利用人们贪财的心理,只要是免费、返现都能让消费者趋之若鹜,一定不要相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

六、网络消费欺诈形势预测

1、精准化诈骗将增多

信息泄露已成为网络诈骗的罪魁祸首,信息倒卖已发展成地下黑产业链。因为接到更“懂”你的电话,因为收到更“了解”你的短信,因为看到官方号码,都会让消费者产生信赖感。一次网购,网店后台、快递系统、快递面单等每个环节都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和盗取。精准化诈骗成功率高、并且涉案金额巨大。未来,这种诈骗趋势只会越来越流行。

2、诈骗方式更加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工具的迭代和消费场景的丰富,消费欺诈不仅局限于“买卖”这一单纯的动作中。当消费者在进行获取,体验,访问、下载、扫描等一系列看似与最后的消费不相关的行为上,也可能遭遇诈骗。虚假信息与广告会阻碍选择权益,一些恶意的使用规则可能会阻碍自主选择权益,一些看似贴心便捷的服务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钱款被骗。未来,诈骗形势将更加多元地呈现,犯罪手法也会不断升级。

源链接

Hacking more

...